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培養造就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發揮人才引領驅動現代化建設的作用,使人才自身在現代化建設中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著力探索強化人才支撐作用的實現路徑。
一、從世界人力資源大國邁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了人才問題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他多次強調,“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在長期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黨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了一系列人才建設重大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推動人才強國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八個堅持”,即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標方向,堅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的重點任務,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基本要求,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化了對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等重大問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我國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程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擁有了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
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升。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我國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增長規模和速度位居全球第一。
作為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近20年進入“爆發式增長”時期。2020年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提升至全球第11位,上升名次位列第一,與美國的人才競爭力差距逐步縮小。我國形成人力資源“低成本—高效益”的開發模式,人力資源開發貢獻水平從2000年的全球第26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位,2018年更是躍升至首位,成為全球人力資源開發進步最快的國家,為中國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重要貢獻。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我國以兩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等為主體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數量超過4萬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中國穩居全球人才競爭優勢國家方陣。
我國從一個技能人才短缺國家一躍成為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人才輩出。全國技能人才總量到2021年已經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超過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0%。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再創輝煌。
我國人才發展環境不斷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從中央各部門到地方各級政府,從高校科研院所到各類企事業單位,普遍把人才作為發展之基、創新之源,緊緊圍繞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加大人才工作推進力度,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全社會尊重人才、見賢思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日益濃厚,形成了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一系列與國家重大人才政策相銜接的具體舉措,逐步形成國家、部門、地方三級貫通的政策體系,為人才資源優先開發、結構優先調整、投資優先保證、制度優先創新提供有力保障。各地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強市、強縣戰略,因地制宜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積極主動融入服務高質量發展。我國已經從一個世界人力資源大國邁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
二、人才強國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人才強國的奮斗目標,全面部署了“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等各項任務。應當看到,人才強國建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更加凸顯,國際人才競爭的環境更加激烈與動蕩。這就要求人才強國建設必須樹立發展新理念新思路,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理念、質量標準和科學方式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承擔者、引領者,人才的現代化與社會的現代化有機統一、協調發展。實現人才的現代化,根本目的是推進人才發展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即推進包括人才的思想觀念、素質能力、行為方式、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現代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按照這一本質要求,必須確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理念,準確把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雙塑造,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的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吸引和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目標要求。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應完善人才發展的新型舉國體制,打破原有的以行業和職業靜態劃分人才隊伍類別的傳統做法,明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分類新理念,聚焦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重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新格局,形成諸多領域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戰略人才支撐。
堅持以支撐現代化建設的效能為目標,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管根本、管長遠,是影響人才集聚和發揮效能的根本性問題。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需要營造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破除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性梗阻,持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以人才現代化的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進而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人才支撐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著力探索人才強國的基本實現路徑
實現人才強國應緊扣支撐現代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引領驅動科技創新等重大使命展開,應圍繞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人才發展的現狀不斷加以豐富,將人才素質能力、人才發展環境、人才治理體系三個層面作為基本實現路徑。
聚焦人才素質能力,明確德才兼備的根本標準,全面提高自主培養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這就明確了人才素質能力現代化最根本的標準——德才兼備,做到這一點需要全面提高自主培養質量。當今世界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中國是一個大國,對人才數量、質量、結構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滿足這樣龐大的人才需求必須主要依靠自己培養,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系統集成、協同發力,形成培養人才的接力組合拳,是提高自主培養質量、實現人才素質能力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揮高校培養人才的主陣地作用,重點聚焦解決基礎研究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突破常規、創新模式,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包括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和智能化的發展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會條件。必須積極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為人才心無旁騖鉆研業務創造良好條件,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實現人才強國,需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建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發展環境。創新人才是支撐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問題。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應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通過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示范作用,營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人才創新生態環境。人才創新生態環境需要政府積極發揮政策扶持、公共服務和監管作用。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全力維護。
建立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和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科技競爭優勢,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把人才從科研管理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人才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機制方面下功夫,必須堅持“破”“立”結合,真正建立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必須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對人才制度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搭建和完善人才制度框架,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做好人才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安排,構建由政府、市場、社會、用人單位、人才等多方充分發揮作用的中國特色人才發展治理框架,進一步理清多元主體在人才治理中的角色與責任邊界。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進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傳統思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治理效能,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將人才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治理效能。從人才發展治理主體、治理格局、治理體制、治理機制、治理方式、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評價等方面綜合采取措施,從黨與政府、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各部門之間等多種關系的角度,探討中國式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的結構關系及運轉機制,構建多元化治理、法治化保障、清單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制度框架,形成人才發展治理有效運行的新格局。
(作者: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