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久久免费小视频黄色网站,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亚洲精品A∨在线国自产拍

以鄉村振興為抓手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來源:《紅旗文稿》2023/10 作者:王秀東 2023-05-26 10:03:18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既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本質要求。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實施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和國土空間布局更加優化,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國家現代化的實現進度和質量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圖景,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國這樣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較大的發展中大國,全國各地區要共同走向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通過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協調推進,為各地區充分發揮本地比較優勢創造穩定持久的基本前提,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打造國家整體競爭優勢。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要求區域協調發展錨定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的基本事實,著力推動區域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經濟布局、經濟關系與發展時序等多方面的協調。新發展階段區域協調發展的總目標,是實現區域經濟規模協調、區域發展水平趨近、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基本公共服務適度均衡、人民群眾福祉趨于均等化,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年來,我國廣大農民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金、勞動力和土地支持。尤其是農業部門剩余勞動力為非農業部門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工業部門所需勞動力資源的重要來源。我國農村人口數量遠超城市,但鄉鎮和村兩級消費市場在我國消費市場總體僅占38%,生活水平大大低于城鎮居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重視農民這個弱勢群體,只有通過鄉村振興,才能提高農民群眾的收入,改善農村群眾生活水平。只有促進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才能讓農村在現有的土地上奮發圖強,建設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

  實現共同富裕要求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和本質要求,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多年來,我國的城鄉差距問題一直都存在,這體現在收入、社會福利、財產、生活水平等多個方面。以收入為例,2000—202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256元增加到49283元,增長不到8倍。同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282元增加到20133元,增長了近9倍。從數據本身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甚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還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從絕對值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遠遠高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且城鎮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費和儲蓄,而農民的收入除要用于消費和儲蓄以外,還有一部分要用于再生產支出,包括化肥、農藥、種子和農機等。因此,扣除農民生產所需支出外,城鄉差距實際更大。而從消費方面來看,202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91元,增長0.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632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也快于城鎮居民,但絕對值仍遠低于城鎮居民。顯然,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對標城鎮居民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戰略基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要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戰略任務,推動農業全面升級,帶動農村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全面進步。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不協調,農村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因此,要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最根本的戰略基點和出路就在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落后的鄉村迎頭趕上,實現鄉村與城市的均衡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立足鄉村自身,充分發揮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的精神。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要想破除“等靠要”思想,思想扶貧很關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領導人民堅持獨立自主、團結奮斗的結果,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各地鄉村都要把振興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把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的內涵式發展之路。要把握歷史規律和發展大勢,抓住黨和國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度重視的歷史變革時機,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徹底摒棄“等靠要”的思想,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一以貫之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持續不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要把糧食安全保障這個主業抓穩抓好,讓廣大農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糧食安全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前提條件,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好“吃飯”這個最大的民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要不斷拓寬農業生產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多途徑多領域開發食物來源,構建農林牧漁多元化食物供給保障系統,進一步豐富農村居民的餐桌,不斷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經濟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沒有經濟發展,就談不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樹立新的經濟發展思路,以鄉村振興為著力點,順應市場供需變化,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思路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各地區各部門要因地制宜,大力促進產業振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要大力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要以縣域經濟為抓手,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做優做美特色農業,著力將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要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建設等方式,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提升種養水平,進一步深化各地特色農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促進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

  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區域均衡發展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痛點和難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徹底消除城鄉差距才能真正實現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實現城鄉區域均衡發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認識到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長期性、動態性和相對性,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因時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能只就鄉村論鄉村,更要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促進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真正實現與城市的均衡協調發展。

  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走好城鄉融合均衡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首先就要將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推動城鄉要素、產業、居民、社會和生態等的全面融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工農城鄉共建共享。農村要充分發揮資源、生態、人力等優勢,主動與城市做好融合。政府層面上則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都市落戶定居,也讓向往田園生活的市民能在農村享有一席之地,既提高農民工的城市社會融合度,也促進市民深入田間生活,無論市民還是農民都享受同樣的公園、醫療、養老、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且在城鄉間能夠自由流動,保障城鄉居民各自權益。

  完善幫扶協作機制,增強鄉村振興強大合力。要大力推動鄉村建設與現代都市深度融合,不斷完善橫向縱向幫扶協作機制,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穩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要以工業優勢帶動農業發展,讓工業經濟、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在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間找到契合點,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互通互動。在鄉村建設中,不斷引入城市先進適用技術和經驗,加強城鄉交流合作。既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引領作用,更要增強農民主體意識,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通過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和扶持,增強廣大農民對鄉村振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形成政府頂層設計,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社會各界合力幫扶的鄉村振興強大合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鄉村建設效能。

  建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要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城市定位深度融合,拓寬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推動形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要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農業強國建設。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投入,要健全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服務體系,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要培育一批高素質農民,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加大農民工、大學生返鄉創業支持力度。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統籌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增強服務鏈,提升價值鏈。要充分利用鄉村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與紅色資源,加強鄉村文旅建設,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