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呈現出十大突出亮點。
一、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增速名列世界前茅
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統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全面推進減稅降費、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政策落實落地,有效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
經濟總量再創新高。初步核算,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經濟增速保持在預期目標區間。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1%,符合6.0%—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于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
二、人均GDP超1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堅持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落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水平再上新臺階。
人均GDP實現新躍升。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穩居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約15億人。隨著2019年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步入這一行列,全球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接近30億,翻了一番,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貢獻。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不僅意味著我國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生活更加殷實,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進步。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GDP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基本持平。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重點群體增收,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比上年名義增長9.0%,快于平均數增速0.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64,比上年縮小0.05。
三、就業形勢好于預期,城鎮新增就業超1300萬人
黨中央國務院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發揮“雙創”帶動作用,保障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各項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確保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民生之本、財富之源更加穩固。
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明顯高于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圖為2019年9月8日,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物聯網高層次人才招聘會在無錫舉辦,80家物聯網及相關行業的重點企業集中攬才,提供稅后年薪不低于12萬元的高端崗位1283個。 人民圖片 還月亮/攝
調查失業率低于5.5%左右預期目標。2019年,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在5.0%—5.3%之間;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保持在較低水平。
新增就業目標超額完成。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明顯高于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高出22.9%,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4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130萬人的目標任務。全年農民工總量為290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
四、工業服務業升級發展,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質量繼續提升。
農業基礎地位夯實。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確保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年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也居世界第一;糧食平均畝產381公斤,比上年提高6.6公斤。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擴大,大豆面積大幅增加。
工業生產提質升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制造業增加值有望連續10年穩居世界首位。2019年,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6.7%和8.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0和3.1個百分點,占比分別達32.5%和14.4%。
中國市場空間廣闊,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圖為2020年1月8日,四川綿陽一家商場里,各種各樣的“紅色”年貨琳瑯滿目,營造出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人民圖片 陳冬冬/攝
服務業穩定器作用凸顯。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9.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2019年1—11月份,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均增長12.0%,均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2.6個百分點。
五、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
深入挖掘和激發國內需求潛力,培育拓展新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增長點,活躍城鄉線上線下市場,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增加補短板、增后勁的有效投資,內需潛力持續釋放,有力帶動了經濟增長。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在國際環境復雜、外部需求波動的情況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于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
消費升級發展態勢明顯。隨著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發展享受型消費快速增長,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新興消費方興未艾。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分別提高0.5和0.3個百分點。全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3億元,比上年增長5.4%。旅游市場持續升溫,自駕游、鄉村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備受青睞。2019年,預計國內旅游人次將達到6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6.6萬億元。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3%,快于全部投資11.9個百分點;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3.2%,快于全部投資7.8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投資增長17.7%。
六、外貿外資逆勢增長,外匯儲備保持3萬億美元以上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國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全方位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2019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4%,連續2年超過30萬億元,蟬聯世界第一。其中,出口增長5.0%,進口增長1.6%。2019年1—11月份,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逆差收窄10.5%。
貿易結構繼續優化。2019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占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為59.0%,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占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為42.7%,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穩中有升。世界銀行《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比上年上升15位。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使我國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2019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5.6%。
外匯儲備穩居首位。2019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107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52億美元。
七、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城鎮化率突破60%
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力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不斷完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協同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
城鎮化穩步推進。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進民生福祉,還將帶動住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投資和消費需求。
區域發展格局改善。東部地區在轉型升級方面繼續發揮領頭羊作用,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不斷顯現。2019年,東部地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良好;中部、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7.7%和6.2%,快于全國2.0和0.5個百分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相關地區經濟發展受益。
八、創新驅動作用增強,新動能新產業快速成長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突出,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帶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新動力。
重大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嫦娥四號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進入沖刺期,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列裝,5G商用加速推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
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穩定增長。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我國專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140.1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86.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3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我國經濟的“后發優勢”仍處于集中爆發期,在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方面仍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圖為2019年12月11日,國家電網博爾塔拉供電公司220千伏皇宮變電站里,一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巡檢變電站設備。 人民圖片 于蘇甫·艾尼/攝
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較快發展。2019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32.6%和26.8%。2019年1—11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3.0個百分點。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0.7%;完成快遞業務量630億件,比上年增長24%。
九、三大攻堅戰成效突出,農村減貧超1100萬人
聚焦精準脫貧難點重點,強化產業、就業、消費等扶貧政策,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脫貧攻堅年度目標全面完成。2019年,34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連續7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降至551萬人;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云南、貴州、四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分別快于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9、1.1和0.4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初步核算,2019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2.4%。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比上年上升3.9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繼續下降。
財政金融風險總體可控。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低,資本充足率較高,銀行資產質量穩健。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13072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內。
十、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居民消費水平繼續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繼續完善,讓人民群眾有錢花、敢花錢、花好錢。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首次突破2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5%。服務消費較為活躍。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988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6%,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9%。
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織牢。2019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提高大病保險保障功能,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高,一大批慢性病常用藥進入集中采購名單。截至2019年10月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977萬人,基本做到應保盡保。2019年,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29萬公里,提前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總的看,2019年我國經濟迎難而上,穩健前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到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從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到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從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到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一個個堅實成就交相輝映,勾勒出總量更強、結構更優、基礎更牢、人民生活更富足的發展新圖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終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就要實現。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傳奇。同時要看到,當前世界經貿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產業升級面臨掣肘,增長動力顯得不足,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做好“六穩”工作,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在新時代征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