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程到湖州安吉余村考察并召開座談會。當得知余村關停礦山、靠發展鄉村旅游致富后,他給予高度評價,“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再次親臨安吉余村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動形象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實際、指導實踐的光輝典范。1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實踐到認識,再到新的實踐、新的認識,展現出強大的引領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和率先實踐地,湖州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沿著這一科學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
一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理論,都是實踐的呼喚、現實的需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之所以孕育產生于浙江、產生于湖州這片土地,就是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浙江、湖州率先遇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問題。一方面,以資源消耗等為主的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帶來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另一方面,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豐富了物質財富,人們的現實需求逐步從“求溫飽”轉向“求生態”,滿足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訴求成為必須探索的重要課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將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納入“八八戰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之路。
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體現全新的發展觀,蘊含著“天人合一”的中華民族傳統智慧,開辟了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境界。從“用綠水青山去換取金山銀山”,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反映了生態保護價值優先,標志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
近年來,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市以環湖河道水系治理為抓手,不僅提高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完善區域防洪排澇格局,也兼顧航運等綜合效益,帶動了區域環境整體提升。圖為美麗南太湖。 湖州市委供圖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湖州市牢固確立生態立市首位戰略,先后作出建設生態市、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打造生態樣板城市等戰略,統籌實施騰籠換鳥、循環利用、美麗蝶變等,探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良性循環。在推進經濟發展上,始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放棄的堅決放棄,絕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對能耗高、有污染的項目,無論規模多大、效益多好,都堅決不讓進來。近幾年通過項目聯審機制,對650多個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涉及投資近290億元。15年來,湖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2%和11.3%,城鄉收入比縮小至1.69:1。湖州的實踐表明,在處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問題上,只要路子走對、方法得當,就能做到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
堅持系統治理和集中攻堅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用“命脈”一詞串聯起山水林田湖草,生動闡述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唇齒相依的緊密聯系。從基層實踐來看,環境污染問題,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產生,也不是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因素綜合作用、長期積累的結果,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比如,水污染問題,“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是工業廢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山林水土流失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治水必強化源頭治理,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統籌左右岸、上下游、陸上水上、地表地下、江河湖海,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一起抓,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從而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
在統籌治理的同時,還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別是在一段時期之內,必須聚焦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方向,進行攻堅克難,以點上突破的不斷積累帶動面上整體提升。比如,大氣污染問題,區域關聯性很強,涉及領域非常多,短期內很難見效,實踐中可以聚焦揚塵、尾氣、油煙污染等重點領域,從取締小鍋爐、實施煤改氣、規范路邊攤等具體事項抓起,讓人民群眾在較短時間內直觀感受到環境治理帶來的變化,從而堅定持續推進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綜合治理南太湖,我們連續實施四輪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四級河長制”,全部關停太湖沿岸5公里范圍內所有不達標企業,整體動遷1500多名太湖漁民上岸定居,確保入太湖斷面水質連續13年保持Ⅲ類以上,PM2.5濃度逐年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逐年提高至90.7%。湖州的實踐表明,堅持系統治理和集中攻堅相統一,以組合拳推進治理,既能實現眼前治標、又能兼顧長遠治本,是標本兼治的有效方法。
堅持生態財富和經濟財富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要將附著在“綠水青山”上的生態財富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財富、社會價值,需要經歷兩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通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讓生態資源成為稀缺資源,喚醒全社會對良好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第二階段,大力發展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的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生態經濟,讓生態資源成為生產資料參與經濟活動,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生態資源的價值與其稀缺性密切相關。通過環境治理與保護,可以提高生態資源開發利用門檻,從而使自然要素使用成本大幅提升,倒逼人們理性放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轉向更高質量的綠色發展領域。比如,我們通過礦山集中整治,將礦山企業數量由原來的612家削減至33家,建筑石料年開采量由高峰時的2億噸削減至4500萬噸以下,在產礦山必須符合國家綠色礦山標準,這就使得礦石的開采成本和出廠價格大幅提升,市場稀缺性明顯提高,促使以礦石為原料的粗放加工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明顯提高。
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其核心是讓生態資源參與經濟活動,獲取經濟收益。比如,通過大力培育發展休閑旅游、高端民宿、家庭農場等生態經濟,使生態資源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大幅提升,孕育了“企業+村+家庭農場”等多種經營模式,創造出“山上一張床賽過城里一套房”等財富增值奇跡,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產業投資到生態投資”的蝶變。湖州的實踐表明,生態資源好的地區往往也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這些地區雖然無法承載大規模工業經濟,但只要擁有良好的交通條件,依托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完全可以成為生態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高地。
堅持舊動能破除和新動能打造相統一
“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既包括生態資源的價值轉化,也包括經濟活動的綠色轉型。經濟活動綠色轉型的標志是產業結構變新、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路徑是協同推進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創造性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理念,成為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金鑰匙”。這一理念強調破立并舉、新舊動能轉換,通過對現有產業優化升級,換來新的產業、新的體制和新的增長方式,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余村15年來堅持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圖為空中俯瞰余村。 湖州市委供圖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必須敢于采取休克療法推動“散低污”行業關停并轉,將騰出的空間用于“大好高”項目引進和新興產業培育。比如,湖州連續多年實施“騰籠換鳥”行動,對礦山、水泥、粉體、蓄電池、耐火材料等10多個行業,每年排定兩個以上,按照綠色標準進行全行業整治,累計關停并轉企業1.66萬家。同時,引進太湖龍之夢、吉利汽車、合豐泰玻璃基板等多個百億級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必須以改革賦能破解要素制約,在提高要素資源使用效率上大膽探索創新。比如,湖州創新“五未土地+標準地”改革模式,嚴格落實“畝均稅收30萬元以上、畝均投資400萬元以上、畝均產值500萬元以上、容積率不小于1.5”項目準入標準,大幅提高了畝均產出效率。實施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引導金融資本重點保障綠色項目、綠色企業、綠色產業。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改變生產方式,減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這幾年,我們高質量推進莫干山高新區、湖州科技城建設,與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名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建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全方位、大力度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為產業綠色轉型賦能增效。
堅持綠色發展與生態惠民相統一
良好生態環境既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把推動經濟發展與群眾得實惠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留足綠色生活空間。群眾對綠色生活空間的要求十分樸素,就是能夠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散步有清水廊道,活動有綠地公園。我們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突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解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城鄉建設過程中,把綠地公園、森林氧吧、親水河岸、休閑綠道等公共場所作為優先事項,通過增綠、留白、疏通等手段打造“5分鐘親水見綠生活圈”,真正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普遍形態。
探索綠色致富新路。讓老百姓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享生態保護紅利,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湖州通過加大對農村道路、公共設施及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出臺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構建了政府支持、電商助力、需求導向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模式,讓老百姓守著綠水青山就能賺來金山銀山。2018年以來,安吉茶農致富不忘黨恩,向四川、湖南、貴州等三省五縣捐贈2200萬株茶苗,助力2064戶貧困戶6661名建檔立卡人口脫貧,續寫“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生動故事。
堅持行政推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
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密集出臺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文件,逐步構建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我們必須不折不扣抓好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同時,堅持以改革為引領,及時將實踐中的創新做法制度化、規范化,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法治保障方面,在落實《環境保護法》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著力補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的制度漏洞。比如,湖州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先后制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條例、美麗鄉村建設條例、鄉村旅游促進條例等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對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產生了強有力的威懾作用。
市場機制方面,建立水源地保護補償、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等機制,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既為企業使用環境空間開辟通道,也為生態資源實現價值轉化創造條件。比如,安吉縣通過探索生態資源運營模式,將散落在全縣各地的閑置生態資源整合到一個服務平臺,進行集中收儲、規模整合、有效盤活,促進了生態資源保值增值。
群眾參與方面,通過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綠色細胞創建,倡導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引導人民群眾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市干部群眾的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