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題材唐卡描繪新時代西藏故事
《求是》雜志記者 張淑虹 西藏日報記者 汪 純
巍峨的珠穆朗瑪峰腳下,千年流淌的年楚河一路奔騰,匯入雅魯藏布江。江河交匯的地方,正是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所在地。這也是新題材唐卡《江河匯流》描繪的畫面。在日喀則群眾藝術館內,年輕的唐卡畫師尼瑪頓珠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這幅作品。
畫布上,飄揚的五星紅旗與朵朵祥云相映生輝,飛禽珍獸自由棲息,湖泊沼澤阡陌縱橫,日喀則高原風景、文化勝境、繁華市井被畫師匠心獨運地以唐卡技藝的形式呈現,青山綠水,萬物和諧,一片幸福祥和的景象。
“唐卡的色彩來源于自然。相較于普通畫作,唐卡用色相對穩定,但色彩表現更為鮮艷濃重。作為主色的白、藍、紅、黃、綠五種顏色,在藏文化中各有其象征的特殊內涵。”尼瑪頓珠介紹,“我希望能用唐卡藝術的獨特視覺語言,展現出祖國的強盛、日喀則的優美生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被譽為“藏文化百科全書”的唐卡,就是代表著藏族文化的一條重要支流。唐卡制作工藝復雜,繪制要求嚴格,特別是在顏料的選擇與搭配上極其考究,不僅使唐卡存放數百年仍可保持色澤璀璨,同時,色彩和構圖背后的深層次文化內涵,更讓唐卡藝術受到世代藏區群眾的喜愛和守護。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弘揚和發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唐卡藝術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將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怎樣創作出既體現民族優秀傳統藝術精華、又反映社會主義新西藏面貌的新唐卡?這些都是新時代唐卡藝術工作者們始終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019年啟動的日喀則百幅新題材唐卡項目,就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包括《江河匯流》在內的首批近50幅作品,由37名當地老中青三代唐卡畫師參與創作,歷時兩年完成。在遵循傳統唐卡特有形制的基礎上,新題材唐卡項目在題材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在表現內容和形式上注入了更多的時代精神。
新題材唐卡賦予了唐卡畫師更大的創作空間,也吸引了更多的唐卡畫師投身到現實題材唐卡的創作中來。他們將畫筆對準人民,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描繪著祖國家鄉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對新時代西藏發生的偉大變革給予最熱情的贊頌。
徜徉在日喀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一幅幅色彩明麗、裝裱精美的新題材唐卡,生動展現著新時代西藏各族人民可感可知的生活巨變、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對黨和祖國的感恩之情。
圖為新題材唐卡《幸福新居》。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文化局供圖
——一幅《幸福新居》圖,青山掩映,綠樹環繞,平整的道路蜿延伸展,美麗新居鱗次櫛比。這幅唐卡描繪的是日喀則拉孜縣易地扶貧搬遷點明瑪小區。2016年,查務鄉明瑪村整村搬遷到這里,從此告別了高寒艱苦的生活環境,過上有電有水有網的幸福生活。
——一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畫師精心描繪了天安門、飛機、動車、選票箱等元素,傳統唐卡繪畫手法與工筆重彩藝術融為一體,用藏族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出生動詮釋。
——一幅《團結抱緊》圖,在盛滿五谷、寓意吉祥如意的切瑪和青稞酒桌前,身著民族特色服飾的人們圍著篝火歡快地跳著鍋莊,56個民族如石榴籽般團結抱緊、親如一家,生活紅火、幸福安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新時代豐富多彩的西藏故事,給畫師提供了用之不盡的素材。”日喀則唐卡協會黨組織負責人普珠說。從復制臨摹到創新創造,新時代的唐卡畫師經歷著從“匠人”到“藝術家”的轉變,古老的唐卡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豐盈著藏區人民的精神家園。
黨的二十大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唐卡藝術迎來了新的更大發展機遇。“依托珠峰文化旅游創意園區建設工程,不斷延伸唐卡產業鏈,建設孵化、研究、教學、創作、展示、交易論壇等功能于一體的唐卡產業園區”,在日喀則唐卡協會秘書長巴桑對未來的展望中,可以看到唐卡藝術廣闊的新舞臺。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指出“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新題材唐卡是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的生動范例,真實體現著西藏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講述著新時代西藏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