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
中共河南省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親自推動落實,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三農”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引領億萬人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對“三農”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就建設農業強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為新征程上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2023年3月5日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持續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通起來學習領會、貫徹落實,把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本要求和中國特色,立足河南實際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努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心懷“國之大者”,切實增強建設農業強省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三農”工作高度重視,每次到河南考察必看“三農”、必講“三農”。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2019年3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強調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9月在河南考察時要求我們,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2021年5月在河南南陽考察時強調,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黨的二十大閉幕后不久,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河南安陽考察,強調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令我們深感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時間緊迫。
2023年3月2日,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萬畝高標準農田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正組織大型農業植保機械對小麥進行田間管理。眼下正是小麥春季田管關鍵時期,當地加強對小麥病蟲害防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護,確保小麥長勢。 河南省委宣傳部供圖 李新義/攝
無農不穩、無糧則亂。農業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務仍十分繁重。河南作為全國重要農業大省,必須站在服務保障國家大局的高度,把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擺在重要位置,始終把糧食安全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為建設農業強國展現更大擔當、貢獻更多力量。
建設農業強省,河南有堅實基礎和比較優勢。河南是全國重要糧食主產區、生豬家禽主產省份、大宗經濟作物優勢產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萬億,每年調出原糧及制成品600億斤以上。擁有正陽花生、平輿芝麻、杞縣大蒜、靈寶蘋果、夏邑西瓜、西峽香菇、信陽毛尖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全國領先。農產品加工業是我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涌現出一大批全國知名企業。擁有我國第一家全國性糧食批發市場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第一個期貨市場鄭州商品交易所,河南進境糧食指定口岸是國家批準設立的首批內陸糧食口岸之一。只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保持定力、銳意進取,讓優勢真優、優勢更優、優勢長優,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經營活力、整體素質,河南一定能建成農業強省。
建設農業強省,面臨難得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河南廣大鄉村積蓄著巨大內需潛力,既有基礎設施補短板帶來的投資需求,又有農村家電、汽車等迭代升級蘊含的消費需求;既有4000多萬農村人口的巨大改善性需求,又有每年上百萬農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提升性需求,這些都是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今農村已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其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功能正在日益顯現。隨著人們對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越來越向往,廣大鄉村地區發展前景光明。此外,河南有300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把這一資源充分利用好,實現資金回歸、人才回鄉,對于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十分重要。我們要準確把握發展趨勢,科學審視農業的作用、農村的價值,找準推動鄉村振興的切入點、著力點、突破點,推動農業強省建設乘勢而上。
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受制于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多等原因,河南農業農村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仍有3000多萬畝中低產田,早期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部分設施年久失修,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32%;農村道路、供水供電、垃圾處理等設施滯后,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布局不夠合理、設施不夠健全、人才不夠充分、服務質量不高。農業生產方式仍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較弱,農業效益總體不高,農民收入亟待提升。對這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創新思路舉措,完善政策措施,蹄疾步穩加以解決。
二、錨定目標任務,向著建設農業強省扎實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未來5年“三農”工作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總書記還強調,“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堅持的方向、遵循的原則,要在戰略謀劃、工作推進中堅決貫徹、全面體現,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力爭到2025年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農業強省,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農業強省。
參照世界農業強國共性衡量指標,對照國家“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主要指標,立足我省實際,河南要建設的農業強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量足質優,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完備。二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強。打造種業強省、農機裝備制造強省,建成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均居于全國前列。三是鄉村產業競爭能力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活力充分迸發,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強勁,主要農產品競爭優勢明顯,農業生態低碳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四是農民收入水平高。農民實現全面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顯著縮小。五是農村現代化水平高。鄉村面貌實現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城鄉實現融合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2022年達1357.87億斤。圖為河南省南陽市的一處糧食收購倉庫(2022年6月4日攝)。 河南省委宣傳部供圖 崔培林/攝
建設農業強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正確策略方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一是規劃引領、加強設計。主動對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同我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相銜接,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規劃,針對未來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分別制定路線圖和施工圖,逐步把規劃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二是循序漸進、穩扎穩打。遵循農業農村發展規律,保持足夠歷史耐心,把握好工作時序、節奏、力度,分階段扎實穩步推進,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大局需要,作出應有貢獻。從本地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入手,辦一項是一項、辦一件成一件,堅決防止搞脫離實際的“高大上”和面子工程。四是統籌兼顧、系統推進。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于建設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過程和各領域,既善于在不同階段、不同地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綱舉目張,又加強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五是突出主體、加強引導。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走好群眾路線,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首創精神,作決策、辦事情與群眾溝通商量,同時積極發揮黨委和政府在規劃制定、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面作用,形成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
三、強化雙輪驅動,激發建設農業強省的動力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人民生活賴之以好。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河南建設農業強省,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必須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
用好科技這一利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農業要強,農業科技必須強。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一是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要主動對接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既在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等領域保持我省種業創新的領先地位,又抓好果蔬、花卉、食用菌、中藥材以及畜禽等種業發展,力爭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好品種。謀劃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推動全省農、科、教、研等資源整合進駐,加快構建種業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制種全產業鏈,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二是加快推進綠色食品業創新。發揮好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水平,努力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河南獲批的首個國家農高區,與“中原農谷”錯位發展,將在優勢種業基礎上,加強功能食品方面的創新。三是加快推進農機裝備創新。堅持以產業急需為導向,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研制先進適用、高效低損、安全可靠的現代農機裝備,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農機制造業集群。四是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重塑重構。圍繞提升整體效能,整合各級各類科研資源,布局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打造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創新聯合體,聚焦產業發展痛點、核心技術卡點開展技術攻關;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推進農技、農機、農經“三支隊伍”改革,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現代化農業從業者隊伍。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迫切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要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機制創新、制度變革,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一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深化農村改革,必須牢牢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我們將堅持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為改革前提,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在列入國家試點范圍的地方,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二是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三是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組建合作社、合作社開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服務內容、方式和手段。四是破除城鄉要素流動壁壘。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重點研究在縣域范圍內如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讓更多人財物向農村集聚、向基層傾斜。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完善制度、保障、服務,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抓好農村金融改革、農墾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等,推動各項農村改革擴面、提速、集成。
四、聚焦重點任務,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注重抓大事、抓關鍵,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近年來,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農民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產業,一年養四茬,綠色環保,鵝不出林就銷售一空,實現經濟效益和綠色環保雙贏。圖為2023年2月16日,寧陵縣邏崗鎮村民在林下放鵝。 人民圖片 呂忠箱/攝
抓好糧食安全這個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要圍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積極對接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做到產能提升、結構優化、韌性增強、收益保障、責任壓實,確保2023年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良田糧用大原則,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治理“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讓更多“靠天田”變成“高產田”。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加強連接灌區骨干工程與田間地頭渠系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進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健全糧食儲備管理機制。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強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穩產保供穩價。推進食物采收、儲運、加工、銷售、消費等全鏈條節約減損。
抓好鄉村產業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我們將立足實際,做足做活“土特產”這篇大文章,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建設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壯大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強生豬產業、做大牛羊產業、做優家禽產業。實施冷鏈食品、休閑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升級行動,持續推動酒業、奶業、中醫藥業振興,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預制菜生產基地。依托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近郊鄉村游休憩地、景區周邊游承接地、農耕文化游體驗地、康養休閑游目的地。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
抓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要確保脫貧后能發展、可持續,必須抓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實到位,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加強監測幫扶,及時解決因病因災等引發的返貧致貧風險。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推動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抓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充分考慮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接受,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鄉村規劃布局合理度,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防止出現“千村一面”。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建設連接主要經濟節點的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實施“氣化鄉村”工程,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打造一批智慧田園、智慧牧場。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便利度,推進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逐步解決教學點零散、教育水平質量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加快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康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過上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鄉村人居環境舒適度,深入實施集中整治行動,有效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提高鄉村建設示范創建參與度,開展鄉村建設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和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創建,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做到可推廣、可復制。
抓好鄉村現代治理水平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要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加快實現鄉村善治。深化“五星”支部創建,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把村級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各類社會組織等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加強對村黨組織、自治組織負責人的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防止出現“小官巨貪”。落實好“一村(格)一警”,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糾治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