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
雙傳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五條重大原則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今年2月舉行的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原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百年奮斗特別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深刻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這一成果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善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獲得啟示,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總結我們黨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偉大成就基礎上,創造性概括“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十個堅持”,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科學回答了事關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必須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是在深刻汲取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特別是全面總結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得出來的,是深刻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特點、統籌考慮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得出來的。其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強調的是領導力量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旗幟引領,強調的是前進方向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根本立場,強調的是發展目的問題;“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活力源泉,強調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是精神力量,強調的是奮斗狀態問題。這五條重大原則共同構成一個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彰顯了我們黨基于歷史的主動自覺、立足現實的科學謀劃以及面向未來的深邃思考。
展現中國式現代化顯著優勢的根本所在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五條重大原則飽含著我們黨長期奮斗的成敗得失,體現了我們黨邁上新征程的清醒自覺,以這五條重大原則為根本遵循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相比于西方現代化的顯著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曾經由于交通限制,發展十分落后。2022年12月,仁遵高速通車后,團結村通過大發渠特大橋旁的落地互通道路與高速相連,有力促進當地旅游產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勁動能。圖為2023年2月2日,夜幕下的大發渠特大橋。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保證全黨團結統一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關鍵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之復雜、斗爭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正是因為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黨才有力解決了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得到成功推進和拓展。新征程上,只有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以高度政治自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把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團結穩定的政治環境。
善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這條道路既不照搬照抄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也不“依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是獨立自主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現代化發展新道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充分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諸多制度優勢,其中之一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善于用共同的根本利益與發展目標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發揮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使我們避免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多黨輪流執政、多方利益扯皮推諉帶來的種種弊端,保障有利于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方針政策得以順利施行。“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建立一套適合的制度更不容易。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優勢,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永葆現代化建設動力活力的發展優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巨大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啃下了不少硬骨頭,突破了不少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制約,增進了市場活力,增加了民生福祉,增強了創新動力,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是深化改革開放。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仍然需要深化改革開放。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和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力發展檸條種植產業,構建起集生態修復和旅游產業為一體的產業聯動發展模式,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提升。圖為2022年7月26日,在鄂托克前旗百萬畝檸條種植項目區拍攝的治沙人員。 新華社發 王正/攝
共建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優勢。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不同于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現代化服從于資本增殖的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而具有天然的道義力量,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激發人民群眾的巨大創造力。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正因為我們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人民至上和共建共享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歷史活動”才真正成為“群眾的活動”,成為“歷史活動越深入,群眾隊伍越擴大”的活動,在贏得人民群眾堅定支持中凝聚闊步前行的澎湃力量。
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
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必須牢牢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原則,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保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清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五條重大原則是在準確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基礎上提出的,是應對動蕩變革的“壓艙石”。在實踐中把握這些重大原則,要保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清醒,緊密聯系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深刻認識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各項目標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時刻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和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在面對各種矛盾問題和重大風險挑戰時始終做到方向明確、頭腦清醒、應對有方、行動有力。
增強善觀大勢、善謀長遠的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改革攻堅克難的今天,如果缺乏足夠的戰略定力,在心理上患得患失,在行動上猶豫不決,在戰略上搖擺不定,就容易迷失方向、錯失機遇。五條重大原則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穿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各方面。在實踐中堅持五條重大原則,要鞏固我們黨善于科學制定并堅定執行中長期規劃的政治優勢,增強戰略定力,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做到遠近結合、上下貫通、內容協調,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
堅定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意志決心。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歷史反復證明,以斗爭求安全則安全存,以妥協求安全則安全亡;以斗爭謀發展則發展興,以妥協謀發展則發展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既要面對改革發展穩定中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又要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頑固性、多發性問題,還要面對來自外部隨時可能升級的打壓和遏制,挑戰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在實踐中把握五條重大原則,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練就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各種風險挑戰做到胸中有數,不斷增強斗爭的底氣和本領,做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作者:新華日報社社長,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