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與中國式現代化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這一論斷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探索、實踐歷程和現實要求,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系,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鮮明特征和最突出優勢。
一、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長期奮斗成功開創、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標志,是世界各國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引領風騷,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世界近代化、工業化、現代化的大潮中,中國逐漸落伍了,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以后中國所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和所處的時代條件,決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實現中國現代化、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與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是一體共進的。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為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不懈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正是在這些奮斗中,也正是基于這些成就,中國式現代化得以成功開創并不斷推進和拓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安定,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一個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社會動蕩的國家,難以開展持續有效的現代化建設,更談不上實現現代化。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一個不是貧弱的而是富強的中國,是和一個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獨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中國,相聯結的。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秉h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正是在這樣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里,翻身做主人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得以開啟通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1956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圖為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排成長列開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時候,全廠職工夾道歡呼。 新華社發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在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發展國民經濟基礎上,黨及時推動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此基礎上,黨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任務,領導人民開展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初步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技術落后、畸形發展的工業狀況,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前進陣地。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黨注意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并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許多獨創性理論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展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處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關于當時的形勢,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在深刻把握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深刻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深刻洞察時代潮流、深刻體悟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基礎上,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并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建立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在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支撐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日新月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方位,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規律,圍繞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開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這突出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二、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黨不僅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且領導人民將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但無論是洋務派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維新派的“變法圖強”,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和“實業救國”,甚至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第一份正式藍圖的《建國方略》,無不以失敗告終。中國現代化的探索,迫切需要以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組織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現代化的探索和建設有了主心骨和堅強領導核心。
2017年,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如春雷乍響,從白洋淀畔傳遍大江南北。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著墨,每天都在積蓄力量、不斷發展。六載光陰,從頂層設計規劃到如火如荼大規模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如今已顯現雛形。圖為拼版照片:上圖為2023年3月23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下圖為2019年8月29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建設現場。 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秉h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張,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開創、堅持、捍衛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式”,從根本上講就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形成的,同時也反映在“黨的領導”這個根本要求上。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保證了中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軌道前進提供方向指引;保證了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理論指導;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制度保障;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擘畫了宏偉藍圖。實現現代化,需要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擘畫宏偉藍圖。藍圖設計得好不好,道路走得對不對,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代化建設的成敗。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筆一劃設計和描繪出來的。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提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黨錨定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目標,循序漸進、聚沙成塔,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化的藍圖。黨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發展目標和分兩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改革開放后又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大命題和“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第二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又進一步針對如何實現第三步目標提出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探索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新的時代要求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在理論與實踐取得創新和突破的基礎上,對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系統性戰略謀劃,使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呈現更為壯麗的圖景。黨的二十大在十九大作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的基礎上,進一步對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作出宏觀展望和總體部署,并對未來5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作出重點部署,明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這種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定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從根本上超越了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紛爭、黨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的弊端。
黨的領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從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奮斗,一步一步把藍圖變成現實。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曾這樣感嘆:“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倍瘢覈鴵碛惺澜缟献钔陚涞墓I體系,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天宮、蛟龍、天眼、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工業成果令人目不暇接。這種巨大跨越與飛速發展,創造了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而奇跡背后的“關鍵密碼”,在于黨的堅強領導。黨根據中國式現代化不同階段主要任務的發展變化作決策、抓落實,既堅持、豐富和發展理論,制定、調整和完善路線方針政策,又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黨不僅部署“過河”的任務,而且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提出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提供方法論指導。黨勇于開拓創新,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著力破解各方面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社會發展的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三、黨的領導凝聚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偉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創造偉力。我們黨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不僅做到自身團結一心,步調一致,而且通過黨的領導把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凝聚起團結奮斗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黨把自身的力量凝聚起來。黨的團結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也是領導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大國,要把各方面力量團結起來建設現代化,首先要有一個團結統一的黨。毛澤東同志指出,“起決定作用的一點是我們內部的團結”,“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只有經過全階級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團結統一是黨和人民前途和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秉h始終把團結統一視為黨的生命,堅持“黨的團結的利益高于一切”,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使團結統一成為黨的顯著特點和突出優勢。黨加強政治建設,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加強思想建設,要求黨員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上的“鈣”,不斷夯實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加強組織建設,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為黨的團結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加強作風建設,弘揚團結奮斗的光榮傳統,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黨的團結;加強紀律建設,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決同損害黨的團結統一的行為作斗爭;加強制度建設,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扎細扎密扎牢制度的籠子,用管根本、管長遠的制度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黨把全國人民的力量激發起來。孫中山先生曾經分析舊中國貧弱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缺乏組織動員,“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他希望“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為建設一個自由平等繁榮富強的現代化中國而“共同奮斗”,卻終究未能如愿。毛澤東同志就此指出:“孫中山主張‘喚起民眾’,或‘扶助農工’。誰去‘喚起’和‘扶助’呢?孫中山的意思是說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但這在事實上是辦不到的?!蹦敲?,誰能辦得到呢?只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黨以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把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組織動員起來,把億萬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激發起來,帶領人民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探索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黨深刻認識到,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定性力量,因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緊緊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匯集全體人民智慧和力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黨把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力量團結起來。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統一戰線是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在探索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黨形成并運用統一戰線這一重要法寶,根據各個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和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中國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延安的窯洞里,組織南洋華僑慰勞考察團回國了解抗戰實況的陳嘉庚,通過重慶之行與延安之行的鮮明對比,認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北京冬奧盛會上,海內外中華兒女與祖國共赴冰雪之約,全情奉獻、熱情參與,為冬奧健兒加油喝彩、為偉大祖國加油喝彩,凝聚起殷殷中華赤子情和昂揚奮進的力量。這些生動事例充分說明了我們黨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強大感召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毙抡鞒躺?,必須高舉團結的旗幟,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作用,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偉力。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2023年5月11日5時16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天舟六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后續,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進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攝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沒有筆直的大道可走,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這就注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歷程必然會充滿風險挑戰。那么,靠什么戰勝風險挑戰?最根本的是靠黨的領導,靠黨領導人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風雨襲來時,黨的堅強領導、黨中央的權威是最堅實的靠山”;“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沉著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提供根本政治保證”。新征程上,全黨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