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鄉愁的傳承者。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既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人民生活的家園,對延續歷史文脈、記住鄉愁至關重要。要堅持人民至上,延續傳統社會網絡,鼓勵傳統生活服務性業態發展,讓老城街區始終充滿生活氣息,洋溢著生機和活力。注重改善人居環境品質,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提高老城老街的居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京市在城市更新中關注百姓訴求,探索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老城有機再生模式。在小西湖片區保護更新中,保留了360多戶原居民,釋放了公共建筑空間,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將原本封閉的院落打造成交流空間,讓原本衰敗的街巷有了更多活力,成為鄰里游客和諧共享的典范。比如,堆草巷33號修繕時打造為“共享院”,留住一直居住于此的老夫婦,并且保留下后院生長了幾十年的石榴樹和枇杷樹,修繕更新后街區更熱鬧了、院落環境更好了,成為小西湖片區熱門的打卡點。
“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這是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時對揚州的贊嘆。10多年前,揚州市仁豐里土路泥濘坑洼、線纜“蛛網密布”,讓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苦不堪言。2013年以來,揚州在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實施過程中,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點推動了以“一水一電一消防”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整治私搭亂建、私拉亂接、私放亂堆等亂象,有效提升了街區的生活環境,切實做到了把保護與發展的成果惠及民眾,讓老百姓在老街區里也能享受到現代化生活的便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背青l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與民生福祉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連,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使歷史文化遺產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切實把保護價值體現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
更多精彩,詳見《求是》2024年第13期楊保軍文章《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從城鄉建設的幾個案例談起》
(策劃:許華卿)